当前位置:彩妆小说网>历史军事>我岳父是李世民> 第七百二十四章 忙碌的腊月二十九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七百二十四章 忙碌的腊月二十九(3 / 3)

长孙皇后看着宗正寺送来的名册,这些名册都是今年回长安城的各路王侯。

临近除夕,长安城也照例解除了宵禁,李世民坐下来之后写了一道旨意,并且命袁天罡也书写了今年的祝词。

当初夜空的异象很多人都以为是祥瑞之兆,长安城的那些坊市的乡民也都相信这是祥瑞。

现在的李世民觉得这就该是祥瑞之兆,并且将烟花是人为的猜测先给遮掩下去。

表现得也不能太过刻意。

但一想到当年张阳炸了寺庙,还要朕给他隐瞒着,心中纵使有万般不爽,应该借这个罪名将他拿入大狱,择日吊死在承天门前。

烟花成了祥瑞,祥瑞是民心所向,在社稷和民心之前,不仅仅要为骊山这个混账遮掩罪行,还要替他瞒着。

天理难容,当真是天理难容。

有些事情可一可二不可三,皇帝心里对这个混账的容忍程度正在一天天减少,每每想起来,额头就会青筋冒起,三尸神暴跳。

朝中这么多青年才俊,朕的千亩良田,也不是只有他一根独苗。

宫女匆匆来报,“陛下,皇后,骊山送来消息,过两日公主皇子们就回来了,该是腊月二十九这天。”

长孙皇后也想念孩子了,瞧了一眼陛下的神色,便道:“陛下,听闻近日太常寺的乐教对一位舞剑的女子颇有赞赏。”

李世民听到这等闲杂事心不在焉地点头。

“说是公孙氏,坊间少有女子舞剑出彩的。”

李世民对这种女妓没什么兴致,淡淡道:“姓公孙倒是少有。”

“那女子如今才六岁,假以时日才能收入太常寺,如今还在一户良人家里养着。”

腊月二十九这天,骊山的山脚下有三五车驾。

王公公笑着与张阳讲着话,“马上就是除夕宴了,陛下在太极殿摆宴县侯当真不去?”

张阳摆手道:“我就不去了,还请告知陛下骊山事情太多。”

王公公神色惋惜,“前些天太常寺一直在忙着宴席之事,有太常寺的乐教发现了一位善舞剑的女子,乐教原本想要将那女子收入太常寺,不过那女子被一户良人养着,皇后念她年岁还太小,便没有答应她入太常寺。”

“后来,皇后还是亲眼看了看她的舞剑的姿态甚有褒奖,老奴特意问了那小娘子姓公孙。”

公孙?张阳站在原地回想着,唐朝确实有个善于舞剑的奇女子,叫作公孙大娘。

关于这女子的史料很少,真要追溯的话,应该发迹在贞观后的永徽年间。

与王公公来往的好处就是宫里大小事情都能说上一两句。

张阳心里记下这件事,看孩子们都已经上了车架,李丽质确认了人数,“姐夫,都在了。”

“嗯,记得督促好弟弟妹妹的作业,让她们少唱歌。”

李丽质捂嘴道:“知晓了。”

王公公点头招呼宫人与侍卫,车驾启程回长安。

教了孩子们三两首歌谣,不教还好,教了之后她们天天唱,像祝福你,好运来……

带着对公孙大娘这个人在史料中的疑惑,张阳又回到了山上。

已经是腊月二十九了,车间中放着排列着一个个竹筒,共计两百个,这是给李世民准备好的除夕夜盛景要用的烟花。

还不是为了一千贯的后续报酬,这些天没少忙着。

也正是忙着烟花的事情,太府寺不少工作都耽误了。

夜里,腊月二十九这一天,村子里很热闹,家家户户都有亲属前来到访,还有远走的孩子归来。

两位婶婶提着水桶正要上山,走到山腰处还能听到山上的欢声笑语,多走几步到静谧山上就听不到了。

华清池边,小慧教着小清清写字,小武正在给几头熊梳洗着。

在这个应该庆贺的时节,公主殿下与县侯还在书房中忙碌着,两人相对而坐,执笔正在书写。

偶尔说一两句话,还是核对太府寺等册造案的田亩。

两位婶婶看着心疼,总是有忙不完的事,这些天忙碌得夫妻俩都没有闲情一起看星星了。

核对好田产,张阳还要在地图上做好标记,这是一张关中秦川的地图,河道与田亩,各地村县都做了标记。

十来处标注的地方,便是来年用来种植蔬菜的地方,张阳要将这些田产上写好标注。

太府寺的工作耽误了太多天,只能留到现在拉着媳妇一起赶工。

李玥也习惯了,自从夫君任职度支郎的时候,她就一直帮忙处理奏章和卷宗,要说去朝中任职,她也完全够格,对政事的理解她也比寻常官吏更有独道见解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