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彩妆小说网>历史军事>我岳父是李世民> 第六百六十五章 臣服后才是最重要的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百六十五章 臣服后才是最重要的(2 / 3)

“大家都是肉体凡胎,都有自己的负荷极限所在,无非是筋骨适应的过程。”

这番话很中肯,李世民点头道:“朕当年为了练好骑射也没少吃苦头,军中将领谁不是奔袭千里,星夜兼程驰援一方,等一场战事结束累得只能让人搀扶下马。”

“还未休息片刻便要奔赴下一场,累到天旋地转,都不容易。”

看透表象,看本质,是一项本领。

张阳觉得可以用这种方式慢慢改变皇帝的想法,让李世民在成为一个明君的路上多一些开拓的野心。

“朕听闻吐蕃人在都护府建设上一直与礼部僵持不下,那禄东赞始终不肯答应礼部的选址。”

闻言,张阳犯愁道:“禄东赞心里对吐蕃还是有期望的,尤其是松赞干布来了长安城之后,他心中越发如此坚定,建议陛下杀了禄东赞以绝后患。”

李世民颔首道:“朕是天可汗,吐蕃如今已经向大唐臣服,既然如此禄东赞也是大唐的将领,朕如何杀他?”

一旁的王公公微笑着给君臣俩人续上茶水。

张阳放低自己的声音,“陛下有没有想过,短暂的臣服不是长久之计,收入我大唐的版图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
“朕知道,让吐蕃学关中话,读中原的典籍,让吐蕃人从此也成为中原人,魏征与朕说过这件事。”

“那陛下觉得呢?”

“礼部不是已经在这么做了吗?你别以为朕不知晓吐蕃的内乱是怎么回事,你们在吐蕃培养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,这吐蕃早晚会再生乱。”

张阳感慨道:“让陛下见笑,若是陛下能够来一道旨意,此事便可以事半功倍。”

“什么旨意?”

张阳端着茶碗,目光看着远处的田地,“凡在中原以外,不论突厥回鹘,还是吐蕃或者西域,但凡任命一地的统治都要学习关中话,学习关中文字,如今开始学习,往后凡有任命,必须是来长安城进学的过的关外子弟。”

“我大唐立足世间,有包容万象之心,吐蕃人,西域人,回鹘人都是我大唐的子民,他们都要学习大唐的语言文字,成为他们的官话,而不是只有臣服顺意,他们要改变,从根子上改变,我们大唐才是正统。”

“大唐的学问是至高无上的,大唐的典籍是他们毕生要研读的,我管这个叫做留学,如此一来教授他们儒家教义,教授他们关中的风土人情,再将这些带去给各方,西域人的统治还是西域人,但西域人所学所写,甚至说的话语都是关中话。”

“如此,才是真正的安人心,往后会有一代又一代这样的人,他们的传统会成为历史,而我大唐的传统将会一直流传,我唐人才是这个世上最庞大的群体。”

战争是需要成本的,自贞观四年李靖在阴山一战大胜之后,大唐国力并不强,在对付外敌的方式上,尤其是安置阴山以南的突厥人。

李世民也一直采用成本最低的做法。

如不用战争就可以平定一方,将西域彻底同化收入版图之中,这种做法确实比强按牛头去吃草好。

这片山脚正好可以嗮到太阳,要是这个时候没有横断中原南北的秦岭,那东南风不用被秦岭阻断,那吹在人身上一定很舒服。

温暖的又湿润的季风可以一直吹到西边,让长安城也多一些雨水,如此一来西北的黄沙也能够长出更多的大树。

当然了秦岭有存在的好处,秦岭也能挡住北方大部分的冷空气。

张阳换了一个坐姿,“陛下,战争之后就是臣服,臣服之后需要治理,臣服只是暂时的,一时的臣服早晚会叛变,盟约也早晚会撕毁,在他们臣服的时候,将他们的人心同化,才是最重要的,长治久安,就需要人心归附。”

“你以为朕看不到这点吗?谈何容易。”

三个丫头休息了一个时辰就要再次开始练习骑射。

李治和东阳,还有清河正在不远处放着纸鸢。

李世民就这么安静地看着他自己的儿女,好一会儿之后,他站起身,“这些孩子让你费心了。”

张阳咽下一口茶水,“家里不过多几双筷子,没什么的。”

“朕来骊山散散心,你说的旨意,朕会与房玄龄他们商议的,朝中还需要纸张,骊山现在有多少了?”

张阳啧舌道:“陛下可以去问问上官仪,我已经很久没有过问造纸坊的事。”

“朕去看看,拿了纸张就回去了。”

李治也跟着他父皇屁颠屁颠地离开了。

这陛下来骊山果然是有所要求,就知道他无事不会来骊山。

到了午时用饭的时辰,张阳这才带着弟弟妹妹回去。

山上,李玥和王婶已经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。

不过李玥总是帮忙洗菜,切菜。

正是怀着孩子最关键的阶段,婶婶是不会让她靠近灶台的。

用饭的时候,李治匆匆回来,张阳问了问,才知道他父皇又拿走了骊山两千尺的纸张。

顺路还过问了纸张回收的技术进展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