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彩妆小说网>历史军事>我岳父是李世民> 第六百三十六章 爷孙烦恼多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六百三十六章 爷孙烦恼多(3 / 3)

就是因为出身世家高门,才一直受不得李世民的待见。

他低声道:“政藻,眼下形势与你不利,此刻应当蛰伏。”

这话说得也有道理,无非就是先避避风头,如果赵郡与白糖当真没有干系,这一次查探也会不了了之,就算是有关系!真的有什么不对,这个马周御史的死活也不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。

李政藻拍案道:“你这个老东西不是也安排人在查吗?”

“老夫告病来河北,不能坐视不管,洛阳出了这么大的事,总要过来询问的。”

崔仁师的神情很镇定,“你也不用太担忧,老夫此番安排人查探你们赵郡,并无恶意,我们几家通气配合,政藻以为我们立足中原靠得是什么?”

屋内,李政藻神色凝重不再言语。

“不过一个李世民就将你逼成这样?这不是你以往的作风,还是说那个张阳用了一些计谋,令你方寸大乱了?”

见对方依旧不言语,崔仁师枯黄的老脸带着阴冷之色,眼下黑色颗粒的老人斑,随着脸庞的褶皱的老皮而动,他缓缓道:“历朝历代以来我们见识的还不够多吗?这天下的皇帝都是一样的。”

李政藻的眼神中的怒意稍有缓和,继续听着他的话。

“自汉以来多少个年轻帝王意气风发,他们豪言壮语要建设社稷,为家国为天下,可他们殊不知治理天下之难,有多少朝代了,真的记不清了。”

崔仁师抬头缓缓言道:“他们这类人无非是年轻力壮时一心为社稷,说什么废除九品中正制,每每有帝王要推行新政还不是草草了之,最后靠我们给他的朝中援手。”

“年轻人都是强硬的,等帝王成熟之后他就会明白有些事他一个人不能完成,遇到了歹势遇到了挫折,遇到了骂声与苛责便会退缩。”

“棱角是要磨平的,我们这些大族也是为了天下安宁,为了社稷扶持帝王,现在的李世民还不懂,一心要完善科举新政,为科举铺路,开辟新的选官之道。”

“他与老夫见过的帝王是一样,隋帝如此,李唐皇帝也一样,地方安宁离不开我们大族的名望,不过就是讨价还价罢了,等皇帝的棱角磨平了,政藻的麻烦也会随之化解,他李世民左右不了大局。”

“太多皇帝都急于建设功业,三年不成气候尚可坚持,五年没有建树便会摇摆,十年不达目的就会放弃。”

“其实吧……想要成功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了,但鲜有人坚持。”

崔仁师继续道:“而我等拥有世上最庞大的士族,积累最深厚的底蕴,只要一句话便可以化解朝堂的困局,也可以三两句就可以平定一个地方的乱象。”

这番话,给了李政藻一颗定心丸。

至于这颗定心丸效用有多好,还要看这场清白何时能够还。

这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,有人欢喜有人忧。

大年初一的这天,长安城内鼓声雷动,每个坊市的楼台上,都有人念诵着今年皇帝的旨意与去年一年的经历。

贞观十年如一阵大风吹过,吹得让人有些飘飘然,也让人站不住脚。

这是贞观十一年的第一天,自李世民登基以来的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天。

这天原本是陛下面见宗室中人的日子,但给推迟了,新年的第一天,陛下与皇后要去骊山见太上皇李渊。

张阳与李泰,李孝恭亲自在村口迎接。

车驾到了村前,长孙皇后下了马车,皇后与媳妇要先去看望。

李泰小声道:“皇爷爷这才刚睡醒不久,汉中那边又送了两只斗鸡过来,不料就在半个时辰前,已经被皇爷爷宰了还在炖着。”

三人站在一起,李世民还没下车驾,也不好离开,只能继续装模作样。

张阳好奇道:“汉中?”

李孝恭也低着头解释道:“就是李元昌的封地送来,此人贼心不死,一心想要讨好陛下与太上皇,想着回长安。”

李世民是何许人,小心眼又记仇,自负还多疑。

得罪了一次,便会一直记着,他李元昌怕是一辈子都要在封地烂着。

三人站成一排挤眉弄眼地说着悄悄话,以至于当陛下站在面前好一会儿都没有停下议论。

人生总是有烦恼的,皇帝也有烦恼,这当然还是要说当初与骊山约定一起分河西走廊的赋税。

如今赋税的账目是出来了,河西走廊的繁荣之相已经显现。

河西走廊四郡的赋税竟然有八千贯。

照理说先有赋税约定,后有增加关税,现在到了分钱的时候,还要给骊山七成,这让李世民感觉自己上当了,被讹了钱。

天理难容,竟然要给这小子这么多钱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